今科教学仪器厂家主要生产IC厌氧反应器实验装置、A20城市污水处理模拟装置、MBBR实验装置等排水处理实验装置,操作简单,性能稳定,质量可靠,价格公道,欢迎来电咨询。
水处理厌氧反应器是如何进行分类的?
按运行温度分类,厌氧污泥反应器分为低温(10-30℃,20℃左右宜)、中温(30-40℃,宜35-38℃)和高温(50-60℃,宜51-53℃)三类。
按照结构分类,厌氧反应器分为厌氧接触池、厌氧生物滤池、升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EGSB和IC等)、厌氧膨胀床、厌氧流化床、厌氧生物转盘、厌氧折流板反应器(ABR)、复合厌氧法、两相厌氧法和序批式厌氧反应器等。
按是否封闭,厌氧反应器分为两种:
开放式,适于中低浓度污水,不回收沉淀区沼气,在**物浓度不高(COD<600-800mg/L)的工程中应用;
水处理厌氧反应器是如何进行分类的?
封闭式,适于高浓度废水(**物浓度高,C0D>800-1000mg/L),三相分离器在液面与池面形成一个大的集气室收集反应区和沉淀区的沼气,同时促进污泥回落反应器。
厌氧反应器可设计成矩形池(多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或圆形池(多为钢结构或钢筋混凝土结构),可根据废水特点和工程条件进行选择。
有加盖和不加盖型式,加盖的情况下池**要设放气阀,集气管道上也设自动放气阀(阀)。
关于厌氧反应器的酸化现象与恢复措施
厌氧消化作用失去平衡时会显示出如下“”:①沼气产量下降;②沼气中甲烷含量降低;③消化液VFA增高;④**物去除率下降;⑤消化液pH值下降;⑥碳酸盐碱度与总碱度之间的差值明显增加;⑦洗出的颗粒污泥颜色变浅没有光泽;⑧反应器出水产生明显异味;⑨ORP(氧化还原电位)值上升等。
1、厌氧反应器酸化的原因
1.厌氧反应器**负荷运行
我们都知道,在运行厌氧反应器的各项工艺控制条件中,污泥负荷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控制参数。污泥负荷是指单位时间内施加给单位质量厌氧污泥的**物的量,以kgSCOD/kgVS.d表示。对于某种废水,厌氧污泥具有一个的限制值,当运行的负荷**过该限制值,则意味着**负荷运行。
虽然该限制值从污泥负荷的概念上理解是针对整个厌氧污泥,实际上真正的对象是针对厌氧污泥中的产甲烷菌。**负荷运行,实际上是负荷量**过了厌氧污泥中产甲烷菌的产甲烷能力,而此时的负荷量往往并没有**过厌氧污泥的水解酸化能力。所以出现了反应器的VFA开始累积,浓度不断上升,出水pH值降低,去除效率下降这种污泥酸化现象的发生。
所以,了解厌氧反应器的污泥总量,并以此来维持合理的运行负荷,是预防厌氧反应器出现酸化的重要手段之一。
2.pH值、温度等运行控制条件出现严重偏差
由于厌氧污泥中产甲烷菌对其生存条件的要求比水解酸化菌苛刻的多,所以当反应器的pH值或温度的控制范围出现很大的偏差,会使产甲烷菌的产甲烷能力受到严重影响,而水解酸化菌所受到的影响却远远小于产甲烷菌,其结果同样会导致厌氧反应器发生酸化现象。
3.毒性物质流入
厌氧污泥相比与好氧活性污泥,更容易受到毒性物质的抑制。和上述两点所阐明的一样,事实上更容易受到毒性物质抑制的也是厌氧污泥中的产甲烷菌而非水解酸化菌。当废水中含有某种或多种毒性物质,其浓度还不足以严重抑制厌氧污泥中的水解酸化菌时,产甲烷菌已经受到抑制,污泥酸化现象随之发生。
因此,应对污染源可能存在的毒性抑制物进行排查,并建立污染物排放源和污水站之间的事故排放通报机制,和潜在的毒性物质日常监测机制,是防止此类厌氧反应器酸化事故的有效应对措施。
4.营养盐投加严重不足
对于某些缺乏诸如N、P或其他微量元素的废水,投加足量的营养盐非常必要。因为厌氧污泥中无论是产甲烷菌还是水解酸化菌,都需要这些元素进行新陈代谢以及合成细胞物质。
当废水中的某种或多种营养元素缺乏时,将会严重影响产甲烷菌的活性。这是因为,对厌氧污泥,尤其是厌氧颗粒污泥来说,产甲烷菌位于颗粒污泥的部位,水解酸化菌则包裹在产甲烷菌的,水解酸化菌较产甲烷菌更容易获得这些元素来进行新陈代谢,再加之水解酸化菌的生殖速率又远远**产甲烷菌,使得废水中原本不足的营养元素被水解酸化菌利用殆尽,而产甲烷菌得不到这些必要的元素进行生命活动,其活性会受到大的抑制。其结果是,反应器的酸化不可避免。
2、“酸化”恢复措施
1.降低负荷
反应器发生“酸化”的主要原因是产甲烷菌被抑制,而厌氧反应器的容积负荷是由污泥负荷决定的,甲烷菌活性降低,直接反映了污泥负荷的下降。所以在发生“酸化”时应及时控制进水,情况严重时应完全停止进水。
2.投加碱度
厌氧反应器“酸化”时,可以向反应器中投加碱度中和过高的VFA来维持pH值的稳定,保证产甲烷菌的生存环境,防止严重“酸化”。NaHCO3、Na2CO3、NaOH、Ca(OH)2等都是常用来调节碱度的化学药剂,虽然投加NaOH或者Ca(OH)2等强碱性物质能够快速提高反应器内的pH值,但是氢氧化物会消耗产甲烷过程中所需的CO2,破坏产甲烷的进行,对产甲烷菌的恢复不利,因此不宜采用NaOH和Ca(OH)2。
3、清水冲
采用清水冲洗的方法因厂而异,如果直接使用生产用水必定造成浪费,所以厂区内必须有大量的循环水。而且循环水的温度必须较高,如果因冲洗导致反应器温度下降,同样会降低产甲烷菌的活性,得不偿失。
4、外循环(好氧出水回流)
好氧系统出水回流具有如下优点:①出水回流可以快速将反应器中积累的挥发酸洗出,保证产甲烷菌的生存环境;②好氧出水COD较低,碱度较高,不会增加反应器的**负荷;③好氧池中的温度一般在25~30℃左右,比自来水温度高得多,对反应器的罐温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④一般好氧出水中DO较低,不会对反应器中的厌氧微生物造成影响。
5、投加新鲜污泥
“酸化”情况严重时,可以选择投加新鲜污泥,这样可以补充反应器内的甲烷菌数量,弥补反应器内产甲烷菌活性降低的不足。条件允许时,投加新鲜的颗粒污泥,这样可以迅速恢复厌氧反应器的运行,因为颗粒污泥中产甲烷菌活性较其它污泥强得多。但是,市场上颗粒污泥的售价及运费都非常昂贵,在工程上很难让人接受。
问题6:IC反应罐高20m,直径4.5m。为生物酶废水,pH5.5,加液碱调为6.5(试纸测定)。进水COD不稳定,前天测为1800mg/L,方案上是一万的废水。是做的废水。才刚开始进水,对VFA,SS,氨氮,pH控制在多少合适?
回答:氨氮和SS是来水水质决定,想控制有难度。酶制剂的SS主要是无机物,在前面沉降,如果没有沉淀池,也只好随水往后走,终从二沉池脱离。氨氮,完全没有办法控制,且不同产品氨氮水平差别很大,如果足够幸运,上千也有可能,当然此时不要指望自己调试成功了。初期如果是颗粒污泥启动,2kg可以,絮状污泥启动,不要**0.5kg。开始的时候维持VFA在300mg/L以内,低于150适度提量。表面负荷2m左右即可。
问题7:IC的上升流速和容积负荷如何确定?或一般取值是多少?
回答:
1)IC上升流速,一般取值在4-6m;上升流速计算公式V=Q/A;Q:反应器设计流量,A:反应器表面积(截面积),还要看*三条;
2)容积负荷,一般取值10kg-26kg,荷兰帕克取值可以到30kg,还要看什么废水。还要看*三条;
3)关键是内部的设备,布水器和三相分离器,尺寸,形状,位置,内循环系统的结构,如果做不好,啥也别想多了,效果不会好,IC不会像有的人说的那样,比较经典的一句话是:没有颗粒污泥,絮状污泥照样玩。
问题8:IC的外循环泵,流量怎么来确定呢?外循环如何实现?
回答:不用外循环水泵,外循环也可实现,公司不同,设计细节不同,效果一样。出水循环,原水的提升泵加水量,或者加台数,都会实现循环量的加大和流速;用外循环泵加大,原有提升水量不变;不用水泵外循环,转而用其他结构代替。
问题9:某厂是玉米加工,生产酒精,现IC出水里泥比较多,而且碎泥、不规则形状的多,但是出水比较清!刚加厌氧泥一周左右(原来有一些泥),应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低负荷进水可以吗?还用污泥驯化吗?对进水温度有什么特别的要求吗?
回答:刚加泥,有不适应的污泥洗出来很正常,但是也不能任由其流失。 适当降低回流量以减少速度,建议一次降低0.5m/h试试。加完泥后进水,应该以低负荷启动,逐渐负荷至设计能力;一次提满负荷=找死。另外进水SS也需要控制。进水温度需要严格控制,一般33-39℃可以,以37℃左右。
问题10:IC反应器设计时往往依据特定水量、特定进厌氧污水浓度,但实际运行过程中,往往与设计存在一定偏差,比如高浓度废水的阶段性冲击,低流量低浓度(比如设计COD10000,实际进水COD只有3500)的低负荷运行,对气提量有较大影响,如何解决此类问题。
回答:
1)设计一定要考虑后期的水质和水量冲击,在设计初期,把这种废水的浓度搞清楚,而不是设计的水质低,运行的时候水质高,再好的IC,也经不住这种设计和运行。
2)水质变化,一般从调节池,和出水回流上考虑,设计的时候纰漏了,实际运行要增加出水循环,再冲击,出水循环至调节池进行进水稀释,还是有作用的。调节池尽量保持高液位,使进水充分混合。水质波动不至于幅度过大。
问题11:一般的话,IC塔的底部、中部、上部污泥浓度是多少呢?
回答:IC的颗粒污泥主要集中在底部,中部比较少,上部几乎没有。如果上部有,那是沼气和颗粒污泥夹带上升的,还会回来。中空的如果较多,会随着出水外流。具体浓度,需要取样测定。
问题12:IC加外回流有什么作用?
回答:外回流的作用,仅仅是调试初期使用的。想获取更多的资料请访问易净水网
1)稀释作用,用出水来稀释进水。
2)IC颗粒污泥的工作环境,高剪切力,用来保证上升流速。
3)一旦沼气量稳定了,内循环正常,外循环不再需要。
影响颗粒污泥形成因素
3-1 碱度
一般认为,进水水质中碱度通常应在1000mg/L(以CaCO3计)左右,而对于以碳水化合物为主的废水,进水碱度:COD>1:3是必要的。有学者研究表明,在颗粒污泥培养初期,控制出水碱度在1000mg/L(以CaCO3计)以上能成功培养出颗粒污泥。在颗粒污泥成熟后,对进水的碱度要求并不高。这对降低处理成本具有积意义。
3-2 微量元素及惰性颗粒
微量元素对微生物良好的生长也有重要作用。其中Fe,Co,Ni,Zn等对提高污泥活性,促进颗粒污泥形成是有益的。
此外,惰性颗粒作为菌体附着的核,对颗粒化起着积的作用。另外,有研究表明,投加活性炭可大大缩短污泥颗粒化的时间;在投加活性炭后颗粒污泥的粒径大,并使反应器运行更加稳定。
3-3 SO42-
关于SO42-对颗粒污泥的形成目前尚在讨论中。据Sam-Soon的胞外多聚物假说,局部氢的高分压是诱导微生物产生胞外多聚物从而与表面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带电基团的静电吸引及物理接触等架桥作用,构成一种包含多种组分的生物絮体,从而形成颗粒污泥的必要条件。
而有硫酸盐存在时,由于硫酸盐还原菌对氢的快速利用,使反应器无法建立高的氢分压,从而不利于形成颗粒污泥。但有些国内外外学者发现处理含高硫酸盐废水时,会有非常薄的丝状体产生,它可作为产甲烷丝菌附着的原始核,从此开始颗粒的形成;硫酸盐还原产生的硫化物与一些金属离子结合形成不溶性颗粒,可能成为颗粒污泥生长的二次核。
3-4 接种污泥及接种量
一般来说,对接种污泥无要求,但接种污泥的不同对形成颗粒污泥的快慢有直接影响。因此,保证污泥的沉降性能好、厌氧微生物种类丰富、活性高,对加快颗粒污泥的形成是十分有利的。
对接种污泥的量,有学者研究认为,厌氧污泥接种量为11.5kgVSS/m3(按反应区容积计算)左右时,对于迅速培养出厌氧颗粒污泥是合适的。
3-5 启动方式
采用低浓度进水,结合逐步提高水力负荷的启动方式有利于污泥颗粒化。这是因为低浓度进水可以有效避免抑制性生化物质的过度积累,同时较高的水力负荷可加强水力筛分作用。
3-6 水力负荷
这是重要的一条,需要循序渐进。水力负荷太低,会导致大量分散污泥过度生长,从而影响污泥的沉降性能,甚至会导致污泥膨胀。但水力负荷过大,会对颗粒污泥造成剪切并会剥落未聚集细胞体的胞外多糖粘滞层而阻碍粘附聚集。
因此,在启动初期,应采用较小的水力负荷(0.05-0.1m3/m2?h)使絮体污泥能够相互粘结,向集团化生长,有利于形成颗粒污泥的初生体。当出现一定量的污泥后,提高水力负荷至0.25m3/m2?h以上,可以冲走部分絮体污泥,使密度较大的颗粒污泥沉降到反应器底部,形成颗粒污泥层。
为了尽快实现污泥颗粒化,把水力负荷提高到0.6m3/m2?h时,可以冲走大部分的絮体污泥。但是,提高水力负荷不能过快,否则大量絮体污泥的过早淘汰会导致污泥负荷过高,影响反应器的稳定运行。
今科教学仪器厂家主要生产IC厌氧反应器实验装置、MBR污水处理实验装置、SBR反应器实验装置等排水处理实验装置,服务周到,价格公道,深受广大客户的,欢迎来电咨询。
http://huayu1.cn.b2b168.com
欢迎来到郑州今科教学仪器有限公司网站, 具体地址是河南省郑州二七区侯寨西胡垌102号,联系人是李先生。
主要经营今科教学仪器主要生产生产给排水,城市污水,大气污染控制,小型反渗透设备,污泥比阻测定实验装置,小型气浮实验装置,离子交换实验装置,絮凝沉降实验装置等实验装置系列,产品工艺精湛,系统操作简单,维护管理方便,欢迎来电咨询。。
单位注册资金单位注册资金人民币 500 - 1000 万元。
我公司在机械产品领域倾注了无限的热忱和激情,公司一直以客户为中心、以客户价值为目标的理念、以品质、服务来赢得市场,衷心希望能与社会各界合作,共创成功,共创辉煌,携手共创美好明天!